持戒、讀經與修行中的啟發
作者:台灣碧洞仙源 x 無量觀
發佈時間:2025/8/9
分類:修行指導
標籤:持戒, 善書, 明師, 修行態度
摘要
探討修行中持戒與善書流通的重要性,說明觸類旁通、行道法隨與明師態度,並提醒讀經時的恭敬之心。
內容
修行路上,除了方法與理論,還有許多生活細節與心法值得珍惜。這些是我在日常修行中體會到的一些啟發。
## 守戒與善書流通
碧洞僊源道觀以培育修行弟子為主,無論是乩、靈修或道學,都鼓勵大家持續進步。曾有一本木刻版善書,沒有嚴苛戒律,只有利益身心的話語。常誦此書能減少貪妄、增長清靜之心,因此我也常呼籲大家解囊助印,廣傳世間,讓更多人受益。
## 觸類旁通的啟發
有時一句話、一張圖,不是要你死記它的意義,而是看它能觸發你什麼樣的感悟。就像修行,一通百通,一不通則處處受阻。
## 行道與法相隨
行道之人,法必相隨。只要你願意行動,隨心而行,困難必有解法。聰明人眼中,沒有真正的難事。
## 明師與修行態度
在道教中,恩師是唯一的傳承來源,即便業師有很多位,也不能更改恩師所賜的道號,否則就是欺師滅祖。平日讀經時,要保持整潔與恭敬,註記宜用鉛筆,理解後擦除,經書擺放不超過桌沿,誦經後立即收好,這些都是修行中的「敬」。
修行並不只是在壇上或山中,而是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落實。
——小道 何至慧
## 守戒與善書流通
碧洞僊源道觀以培育修行弟子為主,無論是乩、靈修或道學,都鼓勵大家持續進步。曾有一本木刻版善書,沒有嚴苛戒律,只有利益身心的話語。常誦此書能減少貪妄、增長清靜之心,因此我也常呼籲大家解囊助印,廣傳世間,讓更多人受益。
## 觸類旁通的啟發
有時一句話、一張圖,不是要你死記它的意義,而是看它能觸發你什麼樣的感悟。就像修行,一通百通,一不通則處處受阻。
## 行道與法相隨
行道之人,法必相隨。只要你願意行動,隨心而行,困難必有解法。聰明人眼中,沒有真正的難事。
## 明師與修行態度
在道教中,恩師是唯一的傳承來源,即便業師有很多位,也不能更改恩師所賜的道號,否則就是欺師滅祖。平日讀經時,要保持整潔與恭敬,註記宜用鉛筆,理解後擦除,經書擺放不超過桌沿,誦經後立即收好,這些都是修行中的「敬」。
修行並不只是在壇上或山中,而是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落實。
——小道 何至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