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神同修的奧秘:靜動平衡與修行真功夫
作者:台灣碧洞仙源 x 無量觀
發佈時間:2025/8/9
分類:靈修話題
標籤:元神, 靈修, 入靜, 靈動, 道教智慧
摘要
探討靈修者如何透過與元神的溝通、靜動平衡來精進修行,並揭示元神穩定對生活、健康與靈性成長的重要性。
內容
在靈修的道路上,許多人因靈動而入門,也有人天生乩身,卻忽略了真正的核心——元神的穩定與同修。何至慧師父指出,外動雖能帶來感應,但若想修煉更進一步,必須與元神溝通,否則修為將停滯在表層。許多靈修與乩生在這一點上誤入盲區,把感應當成終點,卻不知道與元神的深層契合才是關鍵。
元神穩定後,靈修者在生活中不會頻繁出現打嗝、清腹等外顯反應,反而更能做一個正常的修行者。透過持誦淨口神咒、練入靜功夫,打坐時一旦察覺雜念便立即放下,反覆訓練,自然能靜下心來,雜念減少,神氣更凝。
修道之人需掌握心內之元神,並結合精氣,形成人之三寶——精、氣、神。抱元守一,存無守有,才能達到“通真”的境界。這也是淨口神咒中“心神丹元,令我通真”的深意。修行中與元神溝通的同時,也需尊重對方的意願,不勉強、不破天機,才能皆大歡喜。
靜與動是修行的兩翼。沒有靈動的人,直接學靜功反而進步更快;而能動能靜者,則能陰陽平衡,避免靈逼體導致的各種不適。靈修不是追求外在的神通,真正的功夫是竅門通——一竅通,竅竅通,七竅皆通,勝過六神通。
道教修行講求感應,必然涉及與神靈的互動。但這種體驗必須親自實修,而非道聽塗說。元神穩固後,夢境會清晰而有條理,甚至能在夢中得到啟示;而當元神安定下來,夢境次數會減少,睡眠品質提升,精神更佳。
彭師父則提醒,修行的最終目的,是找到自身的元神(玄牝),與身體識神(谷神)合一,達到人神合一的境界。這條路上,動是契機,靜是根基,元神穩則道自明。
尾款落 台灣碧洞仙源,祝福各位,無量觀。
元神穩定後,靈修者在生活中不會頻繁出現打嗝、清腹等外顯反應,反而更能做一個正常的修行者。透過持誦淨口神咒、練入靜功夫,打坐時一旦察覺雜念便立即放下,反覆訓練,自然能靜下心來,雜念減少,神氣更凝。
修道之人需掌握心內之元神,並結合精氣,形成人之三寶——精、氣、神。抱元守一,存無守有,才能達到“通真”的境界。這也是淨口神咒中“心神丹元,令我通真”的深意。修行中與元神溝通的同時,也需尊重對方的意願,不勉強、不破天機,才能皆大歡喜。
靜與動是修行的兩翼。沒有靈動的人,直接學靜功反而進步更快;而能動能靜者,則能陰陽平衡,避免靈逼體導致的各種不適。靈修不是追求外在的神通,真正的功夫是竅門通——一竅通,竅竅通,七竅皆通,勝過六神通。
道教修行講求感應,必然涉及與神靈的互動。但這種體驗必須親自實修,而非道聽塗說。元神穩固後,夢境會清晰而有條理,甚至能在夢中得到啟示;而當元神安定下來,夢境次數會減少,睡眠品質提升,精神更佳。
彭師父則提醒,修行的最終目的,是找到自身的元神(玄牝),與身體識神(谷神)合一,達到人神合一的境界。這條路上,動是契機,靜是根基,元神穩則道自明。
尾款落 台灣碧洞仙源,祝福各位,無量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