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者的心法:把握今生、放下糾結、承擔責任

作者:台灣碧洞仙源 x 無量觀

發佈時間:2025/8/9

分類:修行心法

標籤:修行心態, 道教理論, 因果觀, 實修, 放下執念

摘要

何師父與彭師父闡述修行的核心:落實實修、承擔責任、借假修真、放下糾結,把握今生完成了緣,不再陷於因果輪迴。

內容

修行並非口頭談論,而是要落實在生活與行動中。何師父指出,真正的學道者,一言一行都會透出修為深淺。光說不練,或只停留在民俗層面,無法真正踏入修行之門。

過去許多宮廟在辦理法事時,必須外請法師,如今有些已具備高功法師資格,能親自主持大科法事,包括送嬰靈、化解怨親債主、超度九玄七祖與無主孤魂等。然而,主持法事並非僅是技術,還涉及因果承擔。以祈福法事為例,若壇場中有人不持齋,因果可能由主法者承擔,因此法科師父們都強調主持人必須重視細節。

在神通與靈動方面,何師父提醒,不必強求。神通有賴天賦與修行基礎,更多時候需透過與元神溝通來啟發。修行的核心,是借假修真——以肉身為載體,修煉元神。連亡者的靈魂都需放下執念,才能被接引;同樣地,生者若被欲念與糾結束縛,也難以自在解脫。一念天堂,一念地獄,端看當下心境。

道教經義平實明確,古人的智慧至今依然適用。以《道德經》為例,人人可依自身經驗去領悟,得其妙處,受益無窮。何師父認為,道教務實,重視把握今生了緣,而非寄望虛無的來世。若今生都不懂珍惜,如何確保來生不再墮入苦海?

成為修行者,不只是追求神通或飛昇,而是學習放下糾結,解開恩怨,回歸本性。當生死、得失都能看淡,才能笑看人生,安然修行。彭師父也提醒:**「仙人畏因,眾生畏果。」** 修行人應從因上著手,端正心念與行持,如此方能走得長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