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與養生的中庸之道:減法人生與十道九醫的智慧

作者:台灣碧洞仙源 x 無量觀

發佈時間:2025/8/9

分類:修行心法

標籤:減法人生, 十道九醫, 中庸之道, 養生食療, 彭師父, 何師父

摘要

本文融合修行與養生觀,從彭師父的減法人生理念出發,闡述十道九醫的修行基礎與中庸之道,並附何師父的黃連、穿心蓮與薏仁養生法,提醒修行者兼顧心性靈性與身體健康。

內容

吃,是進補;而人生,則是減法。學會替自己做減法,減少能耗,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、留給家人、留給信仰。信仰並不是限制,高興就往前走,不悅就轉身而去。心性與靈性,才是自我核心;修行若能讓人愉悅,那才是真道。不要被曾經的儀式所綁架,深吸一口氣,挺起胸膛,繼續向前。

對想學道的弟子而言,必須明白「山、醫、命、卜、相」的理論基礎,其中醫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,這也就是「十道九醫」的由來。道士多懂一些醫理,源自中醫理論,既是自修也是為助人。切忌不懂裝懂,亂下判斷,否則會誤導他人。例如,降火雖能舒緩症狀,但經常過度降火會傷腎。道教講「物極必反」,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,應持中庸之道。若面相或體態出現異常,先聽勸去看醫生,不要以為拜拜或打通任督二脈就能治病,這種迷信會害己害人。醫生若治不好,再輔以玄學調理,才是正道。

何師父也傳授簡易養生法:黃連與穿心蓮能瀉火排毒,價格低廉且容易取得。適量使用可降肝火、胃火、腦火、心火,改善睡眠、減少暴躁、口臭、心悸、便秘、皮膚問題及青春痘等症狀。若有腰酸(非脊椎問題)、長期腹瀉、腿部浮腫或容易酸痛,可用大薏仁煮飯,長期食用可滋養腎水。薏仁煮前須浸泡1~2小時,天熱時置於冰箱避免變質。薏仁亦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(不加糖),偶爾可加入少量白果或紅棗,但切忌過量以免中毒或引發躁熱。

關鍵在於調和:薏仁屬補,黃連與穿心蓮屬瀉,交替使用可達到身體平衡。當火氣下降、症狀改善時應減量或暫停,避免因過度清涼而導致拉肚子。養生與修行皆需依時、依量、依身體狀態調整,這才是真正的中庸智慧。

台灣碧洞仙源祝福各位 無量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