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的本色:走出執著,活出圓融與智慧

作者:台灣碧洞仙源 x 無量觀

發佈時間:2025/8/9

分類:修行心法

標籤:修行, 圓融, 生活改善, 慈悲智慧, 反思

摘要

本文探討修行的核心價值,強調修行應以改善生活、提升自我與幫助他人為目標,而非侷限於術法或靈修,並提醒修行者避免陷入偏門與盲目跟隨。

內容

修行不只是靈修、乩身或數術,而是改善生活、提升自我、影響他人的過程。有信眾透過小周天行炁改善了健康,與我分享喜悅,這正是修行的動力來源。修行的核心,是放下執著,戒除不良習性與生活習慣,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。

我認為,廟宇就像是一所學校,有教有學,是最佳的修行場所。然而,這同時也是容易讓人迷失的地方。有些人本可簡單處理的問題,卻因誤入偏門,陷在某個團體或名師之下數十年,最終錯失人生光陰,甚至因此與家人決裂、住進醫院。這樣的修行,形同墳墓。

因此,每位修行者都該停下腳步,檢視自己的道路——這條路是否對自己與他人有益?是否真正解開了困惑?如果教導者本身行為不正,弟子卻毫無警覺,那應該反思責任在誰。

事實上,有些人一生未曾接觸宗教修行,卻能平凡幸福,或許是祖上積德,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過度的貪求。修行應該讓生活與家庭更圓融,把幸福的種子散播出去,幫助他人改善健康與生活品質。當別人幸福了,自己自然也會感到喜悅。

真正的修行者,不是只停留在術法與靈異現象,而是以身作則,用行為影響他人,讓慈悲與智慧成為生活的本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