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真的皈依入道與冠巾科儀有哪些意義

作者:台灣碧洞仙源 x 無量觀

發佈時間:2025/8/9

分類:道教知識

標籤:皈依入道, 冠巾科儀, 全真教, 正統道教, 符籙, 傳承

摘要

介紹全真教的皈依入道與冠巾科儀,涵蓋流程、意義、戒律、傳承背景與修行方法,強調法理依據與靈性重生的重要性。

內容

在正統道教的修行傳承中,「皈依入道」是一件終身大事,不僅是宗教儀式的參與,更代表著修行者正式進入仙道之門,承接祖師的法脈,遵守戒律,持續修持道業。

---

## 一、禮師與皈依入道的差異
### 禮師
禮師是對師父表達尊敬與求教的儀式,通常以叩禮為主,但並未完成正式的入道程序,沒有經過申文發奏、表紮牒文等科儀,因此不算正式的道門弟子。

### 皈依入道
皈依入道則不同,需進行一整天的科事(俗稱「一永日」),包括送表、紮、文、牒,並向上天申文發奏,方能正式登記為**玄門弟子**,自此需守三皈五戒,並可正式學習與承傳祖師的法門。

入道後,師父會賜予道號,象徵靈性身份的轉換,從此行法不再用俗名,並有天上寄名的依據,行法不致自背因果。

---

## 二、皈依入道的意義
### 1. 承傳祖師法脈
入道是承受祖師爺所傳學問的起點,唯有經過科儀、立誓與戒律約束,才能承接並運用祖師法門。

### 2. 法理依據與因果保障
行法必須有申文牒文的依據,若沒有正式入道就行法,等同於無名無份,容易承受不起法力,甚至自背因果。正式入道則有祖師加持、天上寄名,具足法理根基。

### 3. 靈性重生與福德加持
皈依入道當日常與「祭幽科事」(開青玄壇)結合,為祖先、冤親債主、嬰靈進行超度。由於是修行者的入門日,願力與功德相加,超度效果尤其殊勝。對冤欠重或有靈體干擾者,這是化解的良機。

### 4. 洗心革面,重新開始
入道象徵修行者在祖師與三官大帝面前懺悔過往,洗心革面,重新立志修行,猶如一場靈性婚禮,需要稟告祖先,並藉青玄壇超度先靈,建立陰陽合和的修行基礎。

---

## 三、冠巾科儀與玄裔弟子
### 冠巾的意義
冠巾是全真道進一步的傳承儀式,師父先將弟子的頭髮梳起盤成髻,稱為「冠」,再戴上混元巾,稱為「巾」,象徵正式成為**玄裔弟子**與宗教師。

### 冠巾後的戒律
- 頭髮盤起後不得隨意剪髮(疾病除外),若剪髮視同退道。
- 犯大戒且不知悔改,師父可「起單」,逐出師門。
- 戒律嚴格程度高於正一派,全真弟子需更自律。
- 坤道(女性)冠巾後可修剪頭髮,但須保持可盤髮的長度。

### 乾坤二道的平等
在道教語境中,男性稱乾道,女性稱坤道,象徵修行平等,不分性別高下。

---

## 四、全真教與正一派的淵源
### 丹鼎派起源
全真教早期屬於丹鼎派,以內丹修煉為主。

### 清代科儀傳承
至清代,王常月祖師赴山西龍虎山正一派(天師派)學科儀,將符籙與科儀納入全真體系,形成今日全真道的儀禮特色。

### 法袍差異
- 正一派:法袍為小袖。
- 全真教:法袍為大袖(降衣),莊嚴好看,現已不再嚴格區分。

### 符籙制度
符籙分等級,未入道者不可學,以防濫用。學符籙者需立誓,承諾正當運用。

---

## 五、修行與教學方式
### 師徒之道
收弟子是一輩子的承諾,師父需長期教導,徒弟也要持續修學。師徒互渡——師父會老,徒弟會長大,傳承才能延續。

### 學習方法
- **線上**:海外與外地弟子可透過視訊學習。
- **實體**:部分道學需返廟,由師父親授與示範,方能掌握要領。

### 修行的核心
正統道教不是要你的「身」加入,而是要你的「心」參與。透過有規矩的思維提升靈性,讓「靈」的提升成為修行的最終目的。

---

## 六、入道須知與時機
- 本次皈依入道科儀為十年來首次舉辦,機會難得。
- 過了冬至後,祭幽科事需等到次年農曆二月二(龍抬頭)方能進行。
- 想化解冤欠或靈體干擾者,應把握與入道同日的祭幽科事。

---

## 七、結語與勉勵
人生能有幾個三十年?修行應把握當下,不可蹉跎。皈依入道不僅是宗教儀式,更是靈性的再生,是成就仙道的起點。

正統道教講究**今生即成**,不將希望寄託於下一輪迴。願有志之士放下執念,從靈修或乩身轉入正統道門,結合**無形法**與**有形法**,陰陽調和,依法行持,承接祖師法脈,修身立德,終至成真。

---

> 「有心,最重要。」這不僅是一句勉勵,更是道門修行的核心精神。以心入道,方能行遠。